点击这里联系客服旺旺客服
旺旺客服
点击这里联系客服在线客服2号
在线客服2号
点击这里联系客服在线客服1号
在线客服1号
首页 > 文章详细

政策利好下的互联网+农业

发布日期:2016-11-01 14:11:30 【关闭】
摘要:

       互联网+农业于电商而言,拓展了发展空间。近来,一张流传于网上的照片,直观地展现了各大电商在农村的布局:某村庄房屋的外墙上,两幅巨大的墙体广告“针锋相对”,一边是“生活想要好,赶紧上淘宝”,另一边则是“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

  

  各大电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在农业领域大展拳脚,看重的无疑是“农产品网上卖”的巨大市场空间。

  互联网+农业于农户、消费者而言,增进了互联互动。种子是否健康、施肥是否适量、采摘是否科学……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与农户沟通,质量靠得住的农产品能够得到更快、更广的传播推广,用户安心又放心,农户省时又省力,实现了互利共赢。

  政策利好下的互联网+农业

  一、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

  在知识经济时期,信息这一新的生产力要素在农村经济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新技术信息、病虫害信息、市场需求信息等已经成为农户适应市场、把握市场的重要因素,农户对信息的需求也将与日俱增。目前,虽然全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市、县、乡(镇)三级信息服务体系,但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仍然存在信息传递速度慢、服务手段落后、流通渠道不畅等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开发、信息内容与现实需求脱节、针对性不强,农民难以承担较高的运行与维护成本等。

  

  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重点是依托互联网企业建设一批农业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更好地将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到农业生产与流通中,不断打通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关联环节,催生多种新兴业态。同时,通过强化信息采集、精准作业、管理信息、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灾害预警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完善农业生产和市场监管信息服务体系,建立重点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储运销、售等各环节可追溯系统,提高农业规模化、精准化和设施化水平,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对此,必须要加快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立统一的软硬件平台,整合农业、农村市场的信息资源,建设农产品市场信息大型数据库,加快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同时,要研究制定农业信息化相关扶持政策,积极推动信息化制度建设,完善农业信息发布制度;并逐步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和分析应用相结合、精干高效的农业信息化队伍,强化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

  二、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农产品流通技术体系

  

  建立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关键是要搭建起电商体系、信用体系、人员配备体系、物流保障体系、信息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等“六大支撑”体系。其中,电商体系主要是建立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网上交易实现体系,以实现农贸产品的网上交易和在线支付,实现特色旅游、特色农家乐网上推广、交易、支付,实现特色经济、招商引资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等。农村电子商务信用系统要坚持低成本,低门槛,时效性和识别简单。人员配备体系包括信息员、网站技术人员、销售员、农业推广人员等所有与农村电子商务活动相关的人员配备。物流保障体系重点是培育低成本的物流配送队伍,形成覆盖面广、流通力强、质量高、时间短的全方位均衡的农村物流途径。信息体系主要要保证信息采集、加工、存储、传输的安全、可靠、及时、有效。基础设施体系主要是配备农村电子商务体系运行基础硬件设施,搭建整个体系的硬件基础平台。